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】王金果:用催化剂“瓦解”柴油车尾气

发布时间:2020-10-09浏览次数:64



王金果,437ccm必赢国际副教授,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物控制。201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, 2014年获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,同年9月入职437ccm必赢国际。自入职以来,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第一单位、本人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环境领域的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近20篇,其中SCI一区6篇、SCI二区7篇、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前1.0%,单篇最高IF16.683,累计IF130,累计引用超过400次,申请发明专利7项;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金4项,并于2015年入选校人才计划-展翅计划、2017年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、2019年入选松江区第五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;2016年获得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——创新团队奖,2020年指导本科生获得第14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。


在我国,柴油车保有量大,排放量高,超标率较高,是城市雾霾、臭氧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。近日,437ccm必赢国际王金果副教授的“柴油车碳烟燃烧催化剂表界面设计与催化机制研究”获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有望在发展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设计理念、可控制备和催化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开拓性成果。

这是王金果老师入职我校以来获批的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。2014年王金果老师结束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,怀揣梦想成为437ccm必赢国际一名教职工,并于当年获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;2015年获批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于2018年年底顺利结题;此时,王金果老师踌躇满志、信心满怀地准备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,然而没能命中的结果令王金果老师刻骨铭心、终生难忘。

短暂的低沉与失落过后,学院领导和课题组老师的激励点醒了王金果老师,告诫王金果老师想要成功就要经受住失败的磨练,更要坚守自己的初心。痛定思痛,王金果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申报书,通过认真研读专家评审意见,他清楚的认识到申报书在选题新颖性和科学性、立项依据充分性和逻辑性、研究目标聚焦性和层次性、研究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、研究基础扎实性、项目特色和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。认清缺陷、不忘初心,王金果老师重新定位并决心将失败的经验转化为2020年申报的动力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今年终于再次成功获批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。



总结经验,王金果老师认为成功主要源于勤奋努力、聚焦学科前沿和广泛交流。勤奋努力,是每一个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,在申报书准备阶段,广泛查阅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并认真研读、及时梳理凝练科研思路、及时做好记录与总结,这些都需要勤奋努力、持之以恒。聚焦学科前沿,王金果老师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学科动态;同时不断深挖自己的研究方向,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,尤其是注重研究工作与交叉学科的结合。广泛交流,今年在科研处有序组织和学院精心安排下,王金果老师参加了多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培训会,认真听取了众多专家介绍的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,这对王金果老师具有极大的帮助和启发。此外,王金果老师及时参与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,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,虚心听取同行专家的建议,并及时做好总结凝练,为项目申报和成功获批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在申报书的撰写过程中,王金果老师结合众多专家的讲解和撰写注意事项,注重选题新颖性、立项依据充分性、研究目标层次性、研究方案合理性、技术路线可行性和研究基础扎实性,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和项目创新性;经过多个夜晚的静思与凝练,完成了项目申报书的撰写,并聘请同行专家进行初评和进一步修改,最终一击而中。

谈及申报心得,王金果老师认为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,是一次品格上的磨练,是一次研究工作的总结,是一次研究方向的凝练,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旅行;需要不断的总结、不断的打磨;但只要坚守初心,执着于前行的路上,勤奋努力,方能行路致远。”


Baidu
sogou